《茉莉的耳朵》这本书是北京书展上颇为亮眼的一本儿童文学著作,这是一本非常有想象力、有广东南海疍家文化背景的小说集。六个故事里的主人公都非常的特殊,各自有不同的残障,但作者一木秋以她的爱心和想象力、清新自然纯美的表达,让这些角色充满了文学的魅力。
同名小说《茉莉的耳朵》开篇第一句话就很好,茉莉要给自己的耳朵写一封信。这一下子吸引了我,心想,茉莉为什么要给自己的耳朵写信?难道耳朵不是长在她的脑袋上吗?还真不是。原来,她只有一只耳朵。这让我想起,自己小学的时候,班里也有这样一位同学,那时候我并不知道,也不了解,更不关心这位同学到底遇到了什么,承受了什么,成长经历曾是多么的艰辛。时过境迁,如今我在读一木秋的这篇小说时,自然想起了他,那位也只有一只耳朵的同学。
读完《茉莉的耳朵》之后,我特别感动,这正是我们当下需要的童书,能触动内心。我们在成长过程中,遇到过很多残障人士,前段时间,中国残联主席程凯先生专门到中国作家协会进行交流,希望更多作家关心残疾人群体。他告诉我们,残疾人群体中,作家有400多位,他们身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残疾情况,但他们身残志坚,是文学界的独特群体。
说回《茉莉的耳朵》,当小姑娘茉莉表示要给自己的耳朵写信之后,她的爸爸给了她一个地址,说,你写吧,你的耳朵到了额尔古纳,跑了很远,去了北方,而你是南海边的姑娘。于是,茉莉就给在额尔古纳的耳朵写了信,讲述了南海的故事。渗透其中的,还有疍家文化符号、南海文化的地域符号,这也是该小说的特点。
茉莉给耳朵写信,结果耳朵真的回信了,小说中并没有讲清楚这里是不是他爸爸冒充的,如果我是一个有心的爸爸,或许会冒充她的那只耳朵,给女儿写回信。但这篇小说里,并没有明确交代是谁回的信,实际上,这极有可能是父亲回的信,或者是父亲特意找了一个人帮忙回信。最重要的是,茉莉和她的那只到北方去的耳朵建立了关系,她们开始互相写信,也因为这些往来联系,茉莉的内心充满了生活的勇气、对生活的向往、面向未来的生长能量,这正是小说想传达给我们的文学的力量,也是人性的力量、爱的力量。
小说的结尾,茉莉做了一个梦,梦到她飞向了星空,在半空中,看到爸爸和邮递员一起把海水变成了一面镜子,映照出更多的星空。这是一篇充满了希望、充满了爱、充满了想象力的小说,也是一篇特别让人难以忘怀的小说。文学的力量是柔软的力量,它拥有一种美,化育心灵,让人获得在广大复杂的世界里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。
《茉莉的耳朵》自然适合身心健全的孩子阅读,这会让他们获得对周围不一样的同龄人的理解,特别是对残障孩子的理解,内心也会多一份爱,多一份对自己的认识。
(《茉莉的耳朵》一木秋/著,芒果/绘,科学普及出版社)